(中国青年网)苏城院学子三下乡:防诈进社区 筑牢“心”防线

发布者:顾心竹发布时间:2022-08-12浏览次数:10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大量运用,各类新型电信诈骗层出不穷,严重威胁了广大人民的财产安全。且在各类诈骗案中,年轻人与老年人受骗率逐年上升。为加强人们的防范网络诈骗的意识,维护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九游官网入口j9艺术系开展“防诈宣传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2022年7月2日至8月28日在南京、南通、常州、扬州、盐城、宿迁、徐州多地社区进行防诈骗宣传。

  防诈宣传队通过制作张贴宣传海报、发布调查问卷、防诈专访等形式加强百姓防诈骗意识,学会辨识真假,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自身生命财产安全。为使防诈骗宣传活动能够更贴近当地居民的生活,团队成员根据当地特点分别设计了七张海报在社区进行张贴宣传,通过宣讲详细普及电信诈骗特点、种类、作案手段、形式等知识,提醒居民群众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听不信”来历不明的电话,金钱往来务必慎重,不随意转账。通过案例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

  “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有时候也搞不懂网络上这些东西。”这是调研中最常听到老人们说的一句话。许多受访老人表示,手机上经常跳出各种链接,不知怎么就会点进去,防不胜防。

  徐州市公安局环城派出所孙警官在采访中说到:“网络诈骗主要受害人群主要还是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这些人群对于网络的使用比较普遍,并且尚未进入到社会,对于社会的复杂不太了解,心地较为善良,很容易相信别人说的话。”

  暑假工是许多大学生在暑假锻炼自己的首选。每到这时,“黑中介”的问题愈发明显。正是因为大学生涉世未深,缺少了对外界的警惕,许多黑中介便把目光放到了大学生身上。最常见的便是工资问题,往往暑假工拿到的工资实际上要比中介宣传时的工资要少很多,甚至有些单位拒绝支付劳动报酬,觉得暑假工年纪小,不愿“惹事”,也正是因此受害人往往选择了隐忍,损害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提升自我,还要学法懂法,在社会中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除了打暑假工外,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也是许多准大学生和在校大学生的暑期计划。部分同学因多次未能通过考试,便开始动起了歪心思,希望通过一些别的途径来获取机动车驾驶证。2020年7月,宿迁市泗阳县吴某称有能力帮助他人不用参加学习和考试即获取机动车驾驶证,骗取大学生黄某某1.32万元。2021年1月,吴某又称自己可以帮他人购买稀缺机动车号牌,前后两次骗取被害人孟某共计7万元,后经被害人催要,于同年2月至3月期间退还被害人孟某某共计3万元。贪小便宜,走捷径往往也是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

  为了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团队成员还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组长丁可儿同学通过采访徐州市公安局环城派出所的王警官了解到,不法分子甚至会冒充军警部门进行诈骗,许多民众遇到诈骗分子自称国家机关人员则会放松警惕,诈骗分子则利用国家机关的权威性轻而易举地进行诈骗。王警官分享了类似的一则案例:餐馆老板刘某曾与一人互加微信,对方自称为某部队连长,因演习需要订餐并推送一个罐头代理商的微信给刘某,而代理商则表示没货,于是刘某又加了罐头厂家微信,被告知订货需先汇款。刘某汇完款后又被部队告知取消订餐,于是刘某提出退货,对方让刘某货到拒收并告知快递单号,但刘某并无货物信息且联系不上罐头厂家,最终被骗4万余元。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国家机关的电话,也需仔细甄别,防止上当受骗。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发现网络诈骗早已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微信抢红包、超低价购物链接等形式,常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传播病毒,窃取个人信息。此外,团队成员在推进线下调查的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阻碍,调查工作进展缓慢。由于近段时间天气炎热,群众外出明显减少,愿意在炎热天气下接受调查的群众则少之又少。不少受采访老人年纪较大,沟通不便,组员需逐字逐句向老人耐心地解释问卷内容。虽然线下回收到的调查问卷未达到预期效果,使得数据量明显减少,但是在与不少老人的交谈中,团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老年人的反诈骗意识。

  截止目前,九游官网入口j9艺术系防诈骗宣传队张贴宣传海报7张,发放宣传单357页,线上线下共回收有效问卷421份,开展防诈专访7次。在诈骗行为短时间的内无法杜绝的情况下,强化防范意识尤为重要。对于越来越难以辨别的诈骗手段,人们应该提高警惕,不信“天上掉馅饼”,捂好“钱袋子”,坚决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原文网址:中国青年网